四千零二十六章 人机融合是否适合海军,适合战争?(1/2)
赃【未修改版】
年轻军官们的笔记本上记满要点,老院士摘下眼镜擦拭。吴浩最后调出一张手绘草图,稚嫩的笔迹画着会思考的舰艇与海豚并肩航行:“这是一个小学生在信中画的未来海军。我们今天的探索,就是为了让孩子们眼中的憧憬变成现实。人机融合不是冰冷的技术堆砌,而是用科技温度守护和平的新征程。“
掌声如潮水般响起,会场穹顶的灯光仿佛都在随着这股热潮震颤。当吴浩走回座位时,海大赵教授快步上前握住他的手:“我们实验室的电鳗研究,明天就可以对接!“隔壁院校的陈博士也递上名片:“或许我们该重新评估理论突破的可能性。“而在会场外,实时转播屏幕前,白发老兵抹着眼泪笑了,中学生们对着镜头高举写有“我要报考浩宇学院“的标语,这场关于未来的对话,正在改变无数人的命运轨迹。
吴浩的话音刚落,会场内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议论声。海大船舶工程系的赵教授率先起身,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吴总,您提到的动态变形装甲与我们研究的海洋生物电鳗放电机制简直是绝配!电鳗能瞬间释放高压电流,我们完全可以将这种生物电原理应用到装甲的能量驱动系统中,实现更高效的形态变换!“说着,他匆匆翻开笔记本,展示出一组密密麻麻的数据图表。
然而,隔壁院校的计算机专家陈博士却依然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他推了推眼镜,语气沉稳:“我承认这个构想极具前瞻性,但目前量子计算的稳定性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在实验室环境下实现千万量子比特操控是一回事,在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中长时间稳定运行又是另一回事。而且神经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跨界融合,涉及到太多未知领域,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道路还很长。“
研究传统舰艇动力的孙教授用力点头,补充道:“陈博士说得对。现在基础材料的耐腐蚀问题都还没完全攻克,就急于推进人机融合,这不是本末倒置吗?我建议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先把现有的技术难题解决好。“他的话音刚落,空气动力学专家陈立峰便笑着摇头反驳:“孙教授,科技发展从来不是按部就班的。当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时,也没等材料科学完全成熟。人机融合或许正是解决现有技术瓶颈的关键突破口。“
这时,专注海洋生态研究的周教授站起身,神情忧虑:“各位,我更担心的是人机融合对海洋生态的潜在影响。大量智能设备的投入使用,会不会产生新的电子垃圾?那些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AI系统,又该如何确保不会对海洋生物造成意外伤害?“她的担忧引发了不少专家的共鸣,现场顿时响起一阵赞同的低语。
战略学泰斗张远山轻轻敲击拐杖,待众人安静下来后缓缓说道:“我理解大家的顾虑,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人机融合的核心在于'融合',既要发挥技术的优势,也要守住人类的底线。正如吴总所说,AI永远是参谋,人类才是主导。只要我们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和伦理框架,这项技术必将为和平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